单细胞悬液制备仪JX-DLDXB-4:赋能科研,推动单细胞应用领域新发展

发布日期:2022-07-14 作者:上海拓赫 来源:上海净信单细胞悬液制备仪

  从肿瘤异质性解析到类器官精准构建,从单细胞测序到药物靶点发现,单细胞技术的突破正推动着疾病机制研究、再生医学和精准医疗的跨越式发展。然而,传统手工制备单细胞悬液的方法存在效率低、细胞活性损伤大、实验重复性差等痛点,成为制约单细胞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瓶颈。在此背景下,上海净信推出的单细胞悬液制备仪JX-DLDXB-4凭借其高效、精准、温和的技术特性,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科研利器,为单细胞研究注入了强劲动能。


单细胞悬液制备仪.jpg


  技术突破:从“手工时代”到“自动化革命”


  传统单细胞悬液制备依赖人工剪切、酶解和反复离心,不仅耗时长达数小时,且细胞活性常因机械损伤或酶解过度而大幅下降。上海净信单细胞悬液制备仪JX-DLDXB-4的应用则有效改变了这一局面。该设备创新性地结合双向机械切割与恒温酶解技术,通过配套的50ml消化管和智能控温系统,在37℃恒温环境下实现了组织样本的温和解离。单细胞悬液制备仪的核心优势体现在三大技术突破:


  1.全流程自动化:设备内置4个独立消化通道,支持多样本并行处理。用户仅需将组织样本放入消化管,设置参数后,仪器可自动完成剪切、酶解、终止反应、过滤洗涤等步骤,15-30分钟即可获得高活性单细胞悬液,较传统方法效率提升5倍以上,使单细胞得率从手工制备的60%提升至92%,且细胞活性稳定在85%以上。


  2.精准温控保护:实验设备采用国际DIN标准设计的金属浴模块,温控范围覆盖22℃-56℃,可针对不同组织类型定制酶解温度曲线,可为后续流式细胞术和磁珠分选提供了高质量样本。


  3.无损剪切技术:实验设备配备双向旋转刀头,通过精准控制剪切力,可有效避免细胞膜破裂和DNA释放。在小鼠脑组织解离实验中,单细胞悬液制备仪JX-DLDXB-4成功分离出形态完整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,且细胞碎片率低于5%,显著优于手工剪切的20%碎片率。


  单细胞悬液制备仪的应用拓展:


  1.单细胞测序:解锁细胞异质性的“分子显微镜”


  单细胞RNA测序(scRNA-seq)是揭示组织微环境中细胞亚群和功能状态的核心技术,但其对样本质量要求极高。单细胞悬液制备仪JX-DLDXB-4通过快速、温和的解离方式,为scRNA-seq提供了高活性、高纯度的单细胞悬液,支持后续10x Genomics平台的高通量测序。根据实验数据显示,JX-DLDXB-4制备的样本中,基因检测覆盖率较传统方法提升15%,重复性(R²)达0.97,为肿瘤免疫微环境解析和耐药机制研究提供了可靠数据。


  2.类器官培养:体外模拟器官功能的“3D打印机”


  类器官技术通过模拟体内器官的细胞组成和空间结构,为疾病建模和药物筛选提供了革命性工具。然而,类器官的构建依赖高质量的单细胞悬液。单细胞悬液制备仪JX-DLDXB-4在类器官培养中展现出特别优势:其温和的解离方式可较大限度保留细胞干性和增殖能力。


  3.细胞治疗:CAR-T疗法的“质量控制器”


  在CAR-T细胞治疗中,T细胞的活性和纯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。单细胞悬液制备仪JX-DLDXB-4通过精准控温和无损剪切,为CAR-T细胞制备提供了标准化解决方案。在临床前研究中,该设备从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的T细胞,经CAR转导后,体外杀伤效率较传统方法提高20%,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(CRS)发生率降低15%。


  综上,上海净信单细胞悬液制备仪JX-DLDXB-4,以全流程自动化、精准温控、无损剪切等技术突破,有效解决了传统手工制备效率低、细胞活性损伤大等难题。其应用覆盖单细胞测序、类器官培养、细胞治疗等领域,实验设备的标准化流程和兼容性设计,能够快速切换不同类型样本的处理,为CAR-T疗法的工艺开发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