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国艾本德Eppendorf真空离心浓缩仪:大容量应用助力核酸高效纯化

发布日期:2024-01-05 作者:上海拓赫 来源:德国艾本德Eppendorf真空离心浓缩仪

  在分子生物学、基因组学和临床诊断领域,核酸纯化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。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普及和大规模核酸检测需求的增长,传统的小容量浓缩设备已难以满足科研和产业界对大通量、高效率样本处理的需求。德国艾本德(Eppendorf)公司推出的Concentrator plus真空离心浓缩仪,凭借其240ml超大样品处理能力和144个样本并行浓缩的高通量设计,为生命科学研究和分子诊断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支持。

德国艾本德Eppendorf真空离心浓缩仪.jpg

  德国艾本德Eppendorf Concentrator plus真空离心浓缩仪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革命性的样品承载系统。该设备采用模块化转子设计,可适配不同规格的离心管、PCR板及微孔板,其设备最大的样品处理量高达240mL,相当于传统浓缩仪4-6倍的处理能力。这一突破性容量扩展得益于其设备的多项技术创新。


  真空离心浓缩仪的技术创新:


  1.叠加式转子系统:通过转子间隔器,用户可叠加使用转子,单次运行可承载多个组织样本。这种结构设计不仅大幅度地提升了实验通量,还保持了Eppendorf标志性的样品保护机制,确保敏感核酸样本在浓缩过程中不受机械损伤。


  2.智能温控与真空管理:上图设备配备四种预设加热温度,可根据不同核酸类型选择适合的浓缩条件。不锈钢加热腔体配合PTFE涂层隔膜泵,可在稳定的真空度下运行,既保证挥发效率,又避免核酸因过度加热而降解。值得一提的是,其冷凝分离器可净化85%的废气,并通过自动排液功能延长关键部件的使用周期。


  3.化学兼容性扩展:新型浓缩仪盖采用强化耐腐蚀材料,可耐受TFA、DMSO等强有机溶剂,解决了传统设备在酚-氯法核酸提取后处理中的材料兼容性问题。不锈钢腔体和PTFE流体路径的搭配,使其仪器能够安全处理含酸、碱或离液盐的核酸样本,扩展应用场景。


  真空离心浓缩仪的效能优势:


  1.大规模核酸制备:在质粒DNA大量提取、病毒核酸富集或NGS文库构建等应用中,传统方法常面临浓缩效率低、样本损失大的问题。浓缩仪设备的50mL转子可同时处理多个大体积样本,配合加热和"挥发性溶剂"运行模式,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细菌培养液的质粒浓缩,回收率高。相比常规乙醇沉淀法,不仅节省了样品浓缩的操作时间,还避免了沉淀步骤的核酸损失。


  2.高通量筛查应用:在COVID-19等疫情的大规模核酸检测中,该仪器的微孔板转子可并行处理2块96孔PCR板,配合离心力和优化气流设计,可使样本的同步浓缩时间得到有效缩短,提升效率。根据实际使用数据显示,配备浓缩仪设备的应用后,其日核酸提取通量也得到了有效提升,充分展现了大容量设备的规模化优势。


  3.珍贵样本保护:对于单细胞测序、液体活检等痕量核酸样本,传统大体积浓缩往往导致不可逆损失。浓缩仪设备的"微量模式"可通过光程调节,仅需10μL起始体积即可完成浓缩,且内置的失衡识别功能可防止微量样本在高速离心时干涸,同时可更好地保持了DNA片段的完整性。


  真空离心浓缩仪的应用场景:


  1.分子生物学研究:在CRISPR载体构建、RNA干扰等实验中,常需浓缩大量核酸以提升转染效率。利用该设备的温和模式可将sgRNA的体外转录产物快速浓缩,使细胞转染效率得到提升,且未观察到明显的RNA降解。其适配的T7转录优化转子可专门用于体外转录产物的快速脱盐浓缩。


  2.临床分子诊断:在肿瘤NGS伴随诊断中,该仪器的高通量特性显著缩短了FFPE样本DNA的文库构建周期。通过同时浓缩多个样本,配合保护性温度设置,可在保持DNA片段分布的前提下,将100μL低浓度样本浓缩至20μL,满足下游测序要求。


  3.环境与法医检测:对于环境DNA(eDNA)分析等低生物量样本,设备的大体积处理能力尤为关键。属于研究人员可通过转子浓缩水样中的核酸,其特有的"水溶剂模式"能有效去除PCR抑制剂,提高后续扩增成功率,提升eDNA检测灵敏度。


  综上,德国艾本德Eppendorf真空离心浓缩仪通过大容量设计与智能化功能的结合,正在重塑核酸纯化的效率标准。从基础研究的微量操作到产业化的批量处理,从常规分子实验到前沿基因治疗,其广泛适用性和可靠性能持续获得科研实验室的认可。正如一位用户所言:"它不仅仅是一台设备,更是我们应对高通量挑战的战略伙伴。"